创新“供销社+”模式 服务精准扶贫大业

浏览次数: 作者: 龚卫民 发布时间:2017-08-10

创新“供销社+”模式 服务精准扶贫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在纪念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6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发挥其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和支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供销合作社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需要、适应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需要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努力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谱写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城乡的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销合作社作为重要涉农部门,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也能够为服务“三农”、服务精准扶贫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都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文件,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会上,市委副书记何文君强调,供销社要通过深化综合改革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并且要肩负更大的担当,不光要完成好扶贫联系点的工作,还要发挥供销社的独特优势,在全市精确扶贫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信任,也是责任和压力。针对供销社如何抓住推进综合改革的政策机遇,加快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结合市情、社情图发展、挑重担的课题,我们进行了深入思考论证,认为当前可以在创新“供销社+X+贫困农户”模式上下功夫,做活“供销社+”模式,服务精准扶贫大业。

——“供销社+产业帮扶”。依托供销社系统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统筹规划全市产业区域,立足娄底农产品特色,建立农特产品种植、养殖区。推广涟源市供销社所属天柱山禽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展的“四跟四走”(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精确扶贫模式,与扶贫部门进行合作,整合扶贫资金,扶持贫困群众自创自养产业项目。积极支持流转土地等生产要素组织贫困户进入供销社“扶贫车间”务工,提高收入,实现脱贫。

——“供销社+专业指导”。通过邀请专家,联系具有种植经验的农户现场“出诊”的形式,为贫困群众定点定期改良种养殖计划,开展“作物病害筛查” 活动。同时,联合人社部门,举办种养技术和农民经纪人培训班,配套农业机械和建立技术托管服务体系,降低经营成本,增强造血功能,提高贫困群众致富能力。

——“供销社+电子商务”。综合考虑供销社产销资源,按照“1+5”模式,加快组建市电子商务公司,打造娄底电子商务“国家队”,积极对接全国总社供销e家电商服务平台,通过调查摸底,建立娄底农产品数据库,经筛选包装组织上线,打造“梅山农哥”商标。同时,建议由市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地方特色农产品展览馆,与旅游共融发展,其中展览馆可以划出一定区域委托供销社经营管理,建设大型实体店。通过运用电商技术,帮助贫困群众了解市场需求,推介优势产品,精准制导,扩大贫困群众经营渠道,避免产品滞销。

——“供销社+综合服务”。整合党委政府为农服务的各类资源,推进“党建、村建、社建”三建合一,“党务、村务、商务”三务合一建设,与贫困群众生产生活进行无缝对接,提供生产生活资料配送到户,出门办事方便到人的综合服务,降低贫困群众生产成本,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

——“供销社+合作金融”。按照社员制、封闭性原则,积极稳妥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和互助保险业务试点,为贫困社员化解小额贷款难的问题,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市供销社:龚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