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路——论娄底创新发展思路

浏览次数: 作者: 陈燕 发布时间:2017-08-10

创新之路——论娄底创新发展思路


古语有云:“静则思、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变,实为创新,更确实的定义是:立足传统、突破传统,依托现实、推动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发展即是核心。

我美丽又可爱的家乡娄底——战神蚩尤的故里。作为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境内山清水秀洞奇,自然人文景观竞相辉映。同时,娄底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湖南几何中心,是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衢,是环长株潭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娄底也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有“世界锑都”、“江南煤海”、“现代钢城”之称,钢铁、煤炭产量都在千万吨左右。

现今社会,第三产业与现代经济当前,第三产业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并称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这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从经济结构看,娄底第三产业占比偏低,结构不优。2016年全国三次产业结构为8.6:39.8:51.6,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1.4:42.2:46.4,娄底三次产业结构为14.7:48.3:37.0,娄底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比均高于全国、全省,而第三产业占比则低于全国、全省14.6和9.4个百分点。

在当前经济状况下,钢铁业是最为困难的行业之一,是全球价格最透明,销售毛利率最低的一个行业。钢材价格跌到了20年前的水平。作为娄底的一大支柱产业——涟钢。需要积极响应创新发展的步伐,稳固产品质量,提高生产力,调整产品结果,积极转型打造新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娄底需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湖南省汽车产业配套、板材深加工、中部地区不锈钢三大产业基地。

娄底,拥有4个国家4A级景区,占尽地利优势,主攻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对农副食品加工整合统一,需有效地带动周边村民发展经济,把当地特色的饮食和特产以产业链的形式坐大做好,例如:利用丰富的山林田地资源,晒制各类菌菇笋干,鱼干腊肉;种植各类果树,建造各种大规模种植园基地等,制造特色衍生产品,形成统一品牌,利用互联网进行推广销售。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的同时,配合宣传在业界形成广告效应以至于代表性印象。甚至,发动文化攻势,以蚩尤文化为支撑,突出文化、商品、经营、建筑和人文特色,努力发展周边商品,形成产业链(效仿南岳)。

深入分析产业形势,进一步明确转型重点方向,实施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扶持,推动优质生产要素、资金、土地等资源向这些行业集中,进一步提高产业聚集能力,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在衡阳,其本土品牌竞争力远大于其他品牌。市委市政府扶持本土品牌,给予大力优惠,增加科研投入,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强化研发环节,抓紧技术渗透,鼓励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鼓励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共建技术联盟,搭建合作开放、市场化运作的技术支撑平台。同时着手于文化宣传,打造优质本土品牌形象。这样本土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数以万计的生产劳动力需求又同时解决了人口人才外流的尴尬局面。力图让其始于娄底,扎根湖南,推向全国。

坚持“加速转型、奋力赶超”,把人才留在娄底,把人力留在家门前,把资源变成效益,把资水变成幸福泉。(市二医院: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