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市创新开放发展的几点建议

浏览次数: 作者: 刘兆梅 发布时间:2017-08-10

对我市创新开放发展的几点建议


我市因资源逐渐枯竭、产能相对过剩,原有原材料、传统能源、制造业等不再具有产业优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市经济如何加速转型、如何创新开放发展,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支柱产业,离不开比较优势产业。但经济发展受资源、政策及外部环境影响,是动态的,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产业规划,主动适应市场需求。

一是要加快改造传统产业。要将我市原有的煤电、钢铁、有色、建材等支柱产业改造成为新型能源、原材料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下游产业发展,力争成为全国新型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要通过信息化改造传统制造业,让我市原有的制造业优势重新焕发青春,成为区域性装备与先进制造业基地;要充分挖掘现有文化和旅游资源,建设成为全省文化与生态旅游休闲基地。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实体企业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二是要优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我市现有产业基础及技术、人才状况,可将新能源汽车、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及现代农业(含特色种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生态休闲农业等)作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要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加快园区建设,全力将新兴产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并尽快形成产业集群,从而实现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

三是要毫不动摇地发展服务业。在发展好商贸、旅游、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快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和互联网+、文化体育、全域旅游、健康和养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要全面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哪里的发展环境好,比较优势明显,企业就会到哪里发展,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就会集聚到哪里。我市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卓有成效,但重招商、轻养商、不扶商现象普遍存在,引进的部分企业没有实现预期发展目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永远在路上。

一是要优化政策,形成洼地。要因地制宜制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招商政策,并且要确保好政策能落地生根;要高度重视园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先期投入,形成一流的公用配套设施;要放水养鱼,尽量降低各项规费、收费标准,为企业减负、让利、松绑。

二是要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效能。各级政府及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作风和效能建设,推进政务公开,规范和精简办事程序,优化流程,将该放的放到位,该管的管到位,该服务的服务到位。

三是要加大监督力度,严格问责。加大对审批效率不高、不依法依规行政、懒政怠政、中梗阻、乱作为、不作为等行为的问责力度,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三、要全方位强化人才支撑

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创新驱动,都要靠人。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是第一资源,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我市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在产业发展上缺乏高层次领军人才,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一是要明确急需什么样的人才。根据前述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及创新开放要求,我市急需战略型企业家,创新型高级领军人才,产业发展所需要高级科技专家、工程师和学科带头人,以及具体从事工业设计、市场营销、文化创意、资本运作、融资投资、对外交流、信息管理、品牌传播、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等紧缺型人才。

二是要着力培养、引进、留住人才。首先,要利用好现有人才。要充分调动好身边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使现有的人才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其次,要大力引进人才。要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同时鼓励企业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和人才租赁等灵活方式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再次,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人才的支持力度,千方百计留住人才。要加强创业园区、创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为各种人才搭建创业平台。

三是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要大力实施正向激励,通过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要完善业绩和贡献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保障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强化对人才的物质和精神激励;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在全市掀起干事创业、奋发赶超的新高潮,形成创新开放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民盟娄底市委:刘兆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