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体制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浏览次数: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8-11

创新机制体制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随着中央环保系统内部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环境监测将实行垂直管理。过去由于我市事业单位的安置政策,在进人问题上没有严格把关,近10年来,引进的技术人才少,安置的非专业人员较多;目前我站外聘技术临时工较多,制约了我站常规业务的开展和发挥科技咨询的作用。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湖南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2015—2017年)》等文件精神,通过开展2017年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主要创新思路如下: 

一、创新开放思想,查找存在问题

娄底是湖南省能源原材料开发试验区,长期的重型工业结构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目前,环保服务市场虽然前景广阔,而环保领域人才匮乏。根据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示,为了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示范基地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在双创发展的若干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一批瓶颈制约,激发体制活力和内生动力,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促进新旧动能顺畅转换。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的总体要求,强化顶层设计,注重分类指导,以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完善双创政策环境,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打造双创发展生态,调动双创主体积极性,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建立和完善符合我省特点的双创扶持体系并在全省推广,推动形成双创蓬勃发展新局面的精神,从根本上解决我站专业人才少,科技成果少的现象,实行我站机构改革平稳过渡。

二、构建科技平台,激活创新动能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增设了材料环境工程学院,我站拟通过搭建学院学生实习、试验、就业的孵化机构与示范基地建设,充实环境专业技术人才。重点依托人才优势明显、科研实力较强,在促进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培训等方面具有丰富实践和有效经验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重点:构建双创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制度化、体系化。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的有关政策,建立健全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搭建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平台,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构建青年科技人才与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配备专业的创业指导服务机构,组建创业导师队伍;建立双创支撑服务体系,依托高校与科研院所创新研发机构,采用合作共建的形式,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技术交流、共性技术研发合作平台,并以共享的形式开展相关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可到学院代课,调动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学院专业技术人员可到我站帮助解决凝难问题,增加专业人员收入,实现互利互赢。 

三、创建示范基地,扩大信息开放    

娄底市环境监测站利用机构改革垂直管理这一契机,建立娄底市环境监测、分析检测中心,把过去环境监测仅有的环保战线耳目的作用提升到顶梁柱的地位上来,要发挥好排头兵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作用,为娄底改善环境质量服好务。发挥我站环境监控中心的作用,建立好数据信息中心,构建工作平台互补机制、信息共享。我站现有大量的环境现状、污染源数据可转换成数据库,信息社会大数据既是学术的基础,也是环境课题的有效资源。共建的专业与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共享,可争取重要的课题,并运用大数据用于实践、指导实践,解决本地的环境污染问题。

四、抓住重点热点,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八月初,市环保局主要领导随同市委书记李荐国专程到环保部汇报娄底市环境保护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李干杰部长充分肯定娄底市委、市政府的环保工作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成就,对娄底市生态文明建设“联村建绿、还绿于民”工作给予了赞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我站建立并完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改革措施,享受国家支持示范基地完善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红利,打通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通道。并争取资金提升检验检测、环境监测、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整体实力与水平。

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示范基地兼职。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落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有关政策,促进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合理流动。争取中央、地方政府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基金对示范基地的支持力度。(市环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