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创新开放的几点思考

浏览次数: 作者: 刘建明 发布时间:2017-08-11

娄底创新开放的几点思考

                                             

当下,娄底创新与开放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同时也是一个客观问题。本人作为娄底一中的一名教师,在此,就娄底的创新与开放谈谈我的几点肤浅认识。

可以说,娄底的创新与开放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在全国性创新与开放的大背景下,国家鼓励创新与开放,民众开始有意识的参与创新与开放,创新与开放正处于一个有利的时机。但同时,因创新与开放的时间和程度不同,城市之间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加快娄底的创新与开放,成为一个必需之举。

当下,娄底的创新与开放面临诸多问题。创新人才不足,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资金投入过少,鼓励创新的体制不够完善。对外开放的力度不够,开放条件有所欠缺。娄底产业结构单一,城市转型困难。因为长株潭的迅猛发展,娄底的人才物在向长株潭集中。

一个城市如何去创新,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谨在此表达我个人的初浅看法。娄底要创新,首先要在意识上革新,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应当通过宣传等方式,树立全娄底人的创新意识,形成一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思潮。 在科技创新方面,要舍得花钱,大力投资,为科技创新打造一个良好的硬件平台。同时,千方百计引进高技术人才,留住人才。立足实际,开放思想,扎实快速的推动娄底科技创新。同时,以科技创新推动产品创新。产品创新,应当与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相融合,生产出既是高科技又独具娄底特色的产品。对于工业产品,应当紧紧抓住技术含量这根线,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出中高端的工业产品。对于能够植入文化元素的产品,应当与娄底特色文化相结合,把娄底的特色文化注入产品创新之中,既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又能对外宣传娄底。文化创新,应当紧紧立足于娄底当地特色文化,努力发掘娄底的特色文化,结合时代,以合适的方式阐述娄底文化,用全新的方式开创娄底新文化。文化的创新,不应该仅仅处于上层,还应该落到实地,融入城市生活,融入民众生活,提高城市文化底蕴,提高民众文化素养,塑造娄底文化竞争软实力。管理创新,应当融入新的管理理念,结合实际,开放思想,形成适合娄底的管理体制。管理创新,要敢于不拘一格选人才,不怕困难改体制。

一个城市的发展,除了创新以外,开放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娄底的对外开放,正处于一个很好的关头。有重要铁路线经过娄底,有多条高速公路经过娄底,有高铁经过娄底,娄底与外部的路陆上交通非常方便。对外开放,我认为可以紧紧抓住交通这个点。以快速交通带动资金融通,人才流动,信息交流,打造娄底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因高铁的通车,娄底到长沙仅需40分钟,空间距离被大幅缩小,这非常有利于加强娄底与长沙的交流。但同时,这也倒逼娄底不断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以防人才大量向长沙集聚,使娄底城市边缘化。利用高铁的高速度,凭借娄底良好的人居环境,可以努力打造在长沙工作,在娄底买房的局面。娄底的对外开放应当是全方面的,我们应当从信息,人才,贸易,资金等各方面加强与外部的联系,扩大对外开放。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在此就娄底教育发展表达我的几点看法。教育,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体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娄底的创新与开放必然离不开教育的创新与开放,教育是娄底创新与开放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教育的发展,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人才,而名校的出现,可以留住娄底的高端人才,即使最后他们离开了娄底,也留住了他们的故乡情结,母校情结。另外,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娄底的对外知名度。例如高中,如果在娄底能够打造一个相中名校,首先能够让娄底的优秀学生留在娄底,让外地的优秀学生来到娄底。而优秀的学生是祖国以后的栋梁,他们在娄底度过了他们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时光,也就留住了他们的故乡情怀,母校情结!另外,名校的出现有利于提高娄底的知名度,促进娄底的对外开放,等等。

以上内容仅表达我个人看法,因个人水平有限,内容可能有不当之处。(娄底一中:刘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