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浏览次数: 作者: 唐正伟 发布时间:2017-08-11

实施创新驱动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近来年,中央、省委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积极有效探索,取得明显的成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要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方式,积极发展多类型、复合型产业。在农业内部,要着力优化产品结构。在确保粮食稳定前提下,要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经济作物和特色养殖业。就我市而言,要在巩固提升粮食、蔬菜、水果、牲猪、竹木等传统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三黑一菌”(黑猪、黑牛、黑茶、食用菌)特色产业,各县市区、乡镇、村也要根据各自的实际,确定自己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持之以恒,契而不舍地抓下去。在转化增值上,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产业链融合发展。要落实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支持政策,兴办和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要选择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行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打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标杆融合企业;要坚持科技兴企、质量兴企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实施品牌战略,确保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在三产业发展上,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打造一批知名休闲农庄、特色旅游村镇、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和精品线路,推进农业功能融合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农业生产租赁等新型农业业态,推进新技术渗透融合发展。

二是要创新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坚持多元化发展。要进一步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农业产业融合中的基础作用,鼓励农民合作社从产品合作走向产业合作,从单一要素合作走向全要素合作,从生产终端合作走向全产业链合作,重点是要抓好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建设;要积极引导返乡下乡人员领办农民合作社和兴办家庭农场。要支持鼓励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精深加工、现代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企业与农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联合建设原料生产基地和农产品营销设施,重点围绕我市粮食、牲猪、蔬菜等大宗传统主导产业和“三黑一菌”等特色产业,建立订单生产、产供销对接等营销模式,强化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作。要通过采取“先建后补”、贷款贴息、担保贷款等方式,重点支持带动和辐射农民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

三是要创新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第一,创新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签订产品购销合同,实行保底收购、二次返利,形成稳定购销关系。鼓励建立农业共营制、“保底+回购”、“按股分红+务工收入”等,建立直接受益利益联结机制。第二,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制。鼓励农民以土地、林地入股参与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并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引导龙头企业、科研机构成立各类农工商产业联盟,建立企业、村集体及农民多方利益联结新模式,推动集体资源变股权、农民变股东、社会资本变股金,建立合作受益利益联结机制。第三,健全风险防范制度。稳定土地流转关系,推广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等计价方式,确保农民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加强工商资本下乡监管,规范租赁农地行为,确保农民土地流转利益,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契约意识,鼓励制定和推行土地租赁、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涉农合同示范文本,引导、规范当事人签约、履约行为,建立健全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保护双方合法权益,依法打击合同欺诈违法行为,建立利益联结风险防控机制。

四是要创新服务支撑体系,确保持续健康发展。第一,健全完善公共服务平台。要以县市区为基础,搭建农村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引导其健康发展,要采取政府购买、资助、奖励等形式,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追溯体系。第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鼓励涉农金融机构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公司+农户”等多种形式的贷款模式,增加农业信贷投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银信部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水平。完善政策性保险机制,加大对农业保险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第三,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各类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等到农村创业。深入推进科技兴农工程,支持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产业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市农委:唐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