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变——浅谈娄底的开放与创新》

浏览次数: 作者: 李利华 发布时间:2017-08-15

《城变——浅谈娄底的开放与创新》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开放创新是城市发展的第一理念,也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发展的主要抓手,开放是创新的关键,是创新的肥沃土壤。作为湘中区域的娄底,正处于城市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城市往哪走,怎么走成为下一步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娄底这个以能源原材料提供和能源消耗型产业为主的城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产业由“三高向三低”转型,城市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开发由小打小闹向规模质量推进,品位由低到高,理念由旧向新,强大的社会发展步伐,经济形势迫使娄底这个城市后发赶超,“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株潭一体化”,周边城市发展的如火如荼,正在演绎着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城变”。“沉舟侧畔千帆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百舸争流的城市正在进行重新洗牌,一些沿海城市通过开放创新已经遥遥领先走在前面,创新之风已刮入内地,谁固步自封谁就会被边缘化。

谈创新,首先要做的是培养人创新的意识和环境,培养这个城市人们创新的精神。有了创新的意识与精神,就会朝着目标前进,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应当从人的思想的转变开始,提倡和宣传一种大众创新的社会氛围,着力培养创新的机制。其次,要充分依托城市的资源,在城市本身具有的资源条件上,在过去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变革,使创新接地气有实效。

娄底开放创新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也就是说要找到娄底的“魂”,只有目标明确了,我们才知道往哪里走,如何发力。如何来定位娄底呢?作为湖南几何中心的娄底,有着紧挨长株潭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有着全省能源原材料基地的美称,在这轮经济转型战中,娄底应当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在全省甚至全国找坐标,中部求突围,挺直自己的腰杆,壮大湖南中部力量。娄底城市的定位,从区位交通来说,处于几何中心,周边益阳、怀化、邵阳环绕,交通便利,就可定位为“湖南中部城市群中心城市”;从产业来说,作为资源型城市,煤炭、水泥、钢铁是娄底的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但这些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企业又恰是国家调控的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升的转的就是这些企业,煤炭、水泥来说,很难提升和拉长产业链条,那么只有钢铁才是未来娄底需要重点打造的产业,也是唯一有良好基础的产业,尤其是米塔尔汽车板的投产,更是确定了娄底钢铁城市的地位,围绕钢铁做足它的文章,开展工程机械、汽车、电力、家电、房地产五金等领域的钢产品深加工,形成一系列的钢下游深加工产品,从生产的钢板到最终的各日常消费品,打造娄底“钢谷”或“钢都”品牌,定位“钢谷或钢都”,树立产业鲜明的“金箍棒”标志;在新型产业方面,重点培育新能源、电子信息、物流等产业;从城市环境与生态环境来定位,就是政府所宣传的“山水相融、宜居宜业、众人向往的城市”或提“水韵之城,山意之都”、“水韵山意城市,绿色精致娄底”。

开放与创新其实就是城市发展的“双轮驱动”战略,明确了定位,接下来就是开放创新的路径选择,或者说实施方法,娄底在哪些领域或地方承载着未来的开放与创新?如何体现未来“娄底力量”?我们知道,城市的发展壮大,终究还是兴于产业败于产业,创新其实也是在城市发展中打造自己的特色,强化城市吸引力。娄底产业普遍集聚度不够,结构单一,厚度不够,“拳头企业”不多,产业“大哥”力量不强,目前而言,在江浙产业发展资源整合中,特色小镇的概念吹遍大江南北,这种以某一产业为主打集聚在一起的做法,正是发挥了产业的集聚优势,充分挖掘和整合了当地的产业资源,形成集聚效应,这种做法正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娄底产业的空间布局,建议采用“一市一镇”的空间布局形式,强化各县市区的拳头产品,发挥各城市产业的集聚效应,围绕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链,利用每个县市区的特色产业集中打造产业特色小镇,如娄底经开区打造“薄板特色小镇”,双峰“农机特色小镇”,冷水江“锑都特色小镇”,新化“陶瓷特色小镇”或“文印特色小镇”,涟源“煤机特色小镇”,娄星区“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或建材特色小镇”。

在城市建设方面,于老城区建设而言,娄底其实不比株洲湘潭差,差距在于新城区的建设和产业的集聚上,尤其是新城区的建设,娄底应当摒弃过去小打小闹的开发模式,转而进行成片成区开发,由“重建筑面积向重环境”转变,由本土开发企业向外来大型企业侧重,改善城市形象,娄底城市缺“心”,缺一个人流的集聚点,缺一个全面展示娄底开放形象的窗口,缺城市大气的客厅,缺城市的气质,缺株洲的栗雨湖,缺湘潭的九华文化公园,缺长沙的岳麓山,而仙女寨就是娄底的“岳麓山”,水府庙是娄底更大的栗雨湖和九华湖,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城市环境的营造,高度重视城市气质的培育,城市环境好了,特色出来了,宜居了,人自然来了,人来项目也会跟着来。当前的“三生”理念,”先生态再生活后生产”,已经完全将我们过去的观念倒了过来,因此,未来开放与创新战略,大力进行娄底城市环境的营造非常重要,尤其是城市公园、风光带、城市核心的建设更是重要,未来城市的竞争表面上看是工业经济的竞争,其实质是城市“软实力”的竞争,是城市环境的竞争。

娄底应当打造自己的特色,这样的特色就是强化娄底休闲板块功能的打造,娄底作为区域中心城市,一直辐射力不强,吸引力不够,开放与创新过程中应当注意“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习总书记说“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要做加减乘除”。在当今社会转向休闲时代的今天,工业板块正逐渐弱化,休闲旅游板块功能正逐渐增强,娄底应当强化旅游板块功能,尤其是中心城区的休闲娱乐功能,强化中心城区的吸引能力,辐射能力。举全市之力向水府庙区域东进,激活这良好的山水田园风光,把娄底的“陆地城市”向“滨水城市”转变,水府庙区域的开发娄底喊了很多年,却依旧停留在嘴巴上、口号上,没有什么实质行动,娄底打造山水城市,宜居宜业城市,重点在东部山水区域,城市未来品味提升,形象提升同样在东部水府庙区域,水府庙区域应当在未来娄底产业转型发展中充当第三产业的排头兵,激活娄底旅游板块,全城东进,人进来了,人气才旺,人聚则财聚,财聚则城活。

在老城区中,娄底目前功能特色不明显,处处门面,处处功能混杂,特色不强,规模不大,格局太小,城市不大气。娄底不缺商业,但缺大型城市商业广场,缺商业街区,我们应当着力培育几条特色街区,强化功能聚集,强化城市的识别性和吸引力,把资源、品牌树立起来,进一步厘清城市的功能,着力打造“一核两心多街”的商业空间布局,”一核”就是以万豪城市广场为中心,打造城市未来的商业核心,强化商业街区概念,摒弃目前小块开发理念,对周边进行成片成区开发,壮大娄底的商业核心,提升商业品位与规模,把星星影剧院至娄星广场区域进行整体开发,形成娄底大的城市商业街区,壮大商业格局,提升城市吸引力。“两心”就是在开发区与万宝形成一南一北两个商业次中心,北以五江建材城为核心,南以高铁站为核心。“多街”就是在城区打造多条诸如“特色饮食一条街”“土特产一条街”“文化娱乐一条街”“书画艺术一条街”“历史文化街”等等,提升商业品牌,提升商业的集聚度,打造特色娄底,诱惑娄底。

娄底未来发展的关键,不仅仅是补好工业化的课,更要紧紧围绕这座城市的“魂”,引爆娄底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软性竞争力。开放与创新目的就是谋求这座城市的细胞再造,谋求“城变”,面对周边城市建设的如火如荼,湘中娄底已时不我待,必须以大无畏之勇气,破人们思想之藩篱,才能生动演绎这座城市的“城变”之路。(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李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