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餐饮浪费 谨防“跑偏”

浏览次数: 作者: 廖永华 发布时间:2020-09-22

近日来,“制止餐饮浪费”成为举国上下热议的话题。多地餐饮业协会热烈响应,积极倡议,南方某协会发出“N-1”点餐倡议,东北某地继续加码跟进,高调推出“N-2”倡议;餐饮企业也不甘寂寞,在西安一家餐馆,适量点餐被纳入了服务员的“月度考核”,长沙某餐馆甚至于搞了个“称体重”再根据食物热量配比菜单点餐......可谓“一招更比一招高、一招更比一招亮”。

倡导餐饮节约的初衷固然是好的,但一定要立足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不能搞噱头式的“创新”,玩“花式表演”。表面上热闹,实际上却无所作为,难见成效。事实上,群众也最反感上面一号召、下面就变本加厉、层层加码、变味跑偏的“落实”和“执行”。这种做法相当于“低级红”、“高级黑”,哪怕不是政府行为,也会带来不良影响和反作用,直白来说就是形式主义。

“餐饮浪费”是一个综合问题,好的政策、好的办法,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经过实地考察,从不同环节深入调研才能拿出科学解决问题的好办法。“N-1”点餐模式即10位进餐客人只能点9个人的菜,不够再加。表面上看,貌似可以减轻铺张浪费问题,但问题真的这么容易解决吗?当然不是,难道一个人就不能下馆子吃饭了吗?两个人吃饭,是不是一个人吃着、一个人看着?当然这是极端的说法,但10个客人点9个人的菜,“9个人的菜”要如何界定?人均点多少菜才合适?事实上,能吃多少,并不仅仅取决于就餐人数,还跟男女老少比例、就餐种类、口味等有关,不能单依靠就餐人数去决定最终点几个菜。有人饭量大、有人饭量小,有的菜品大、有的菜品小,情况无穷无尽,难不成点菜之前先列个公式算一下?而且面对机关食堂、学生餐等自助式用餐形式的浪费现象,能N-1或者N-2吗?显然不能。

我们倡导餐饮节约,但也不能损害消费者的个人利益,本来吃多少、怎么吃,都是由顾客自身需求决定的。单方面固化消费者的用餐行为,难免会适得其反。而且,因为没有可量化的执行标准,凭的是主观感觉和临场判断,最终无论是能N-1或者N-2,你都无从追究。从市场规律来看,商家的通常做法是引导顾客多点菜、多消费。如果影响了餐饮企业的利润,商家恐怕也只能“陪你演出这场戏”,很难真心实意的推行“N-1点餐模式”,即便是推行,也只能是明里一套暗里一套,做做样子,就像之前就曾推出过的“半份菜”,刚开始“热闹”,但因为成本提高,不适应市场,一段时间之后,在商家的菜单上就再也找不到了,成为一阵风行动。

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实非易事。通过对禁止餐饮浪费行为国家立法,将其从违反道德的层面,上升到违反法律的层面,会比纯道德倡导更具指引性和强制性,更能有效敦促人们自觉遵守,厉行节约。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立法既能有效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也能有效遏制“应急式”、“表态式”的“跑偏”行为。(市发改委 廖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