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强基 智慧赋能 推进“全民管城共治共享”
党建强基 智慧赋能 推进“全民管城共治共享”
娄底市城管指挥调度中心党支部
一、基本情况
娄底市城管指挥调度中心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在落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全民管城 共治共享”及城管“进小区、进路段、进门店”工作要求中,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推动城市治理提质增效。
图为娄底市城管指挥调度中心大厅
二、主要做法
(一)铸魂赋能,锻造全民共治“先锋队”。一是思想领航强根基。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组织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领会人民城市理念;学习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内容;开展“家风促作风”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廉政家书、家属座谈会凝聚作风建设与“全民管城”合力。二是先锋下沉解难题。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城管“三进”工作。针对智慧城管平台摄像头在线率不高问题,党员技术骨干带队攻坚,1个月内修复50路故障监控、迁移6个点位,提升在线率13%,并建立“摄像头健康档案”,对城区426路监控“半月一登记,一月一巡检”。针对湘煤机清潭小区监控问题,党员技术攻关小组48小时内完成12个摄像头安装改造,实现精准覆盖,小区车辆剐蹭纠纷环比下降90%。三是智慧赋能强治理。重构案件处置流程,形成“案件即接即办、责任精准到人”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赋予党员网格员案件处置权限,推行“交叉制”,提升社区党员网格员案件处置质量,形成“人人都是采集员、处置员”局面。
图为娄底市城管指挥调度中心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二)发挥作用,构建精细治理“新范式”。一是闭环处置“一网统管”。升级“娄底全民管城”公众号,市民上传问题自动触发处置流程,形成“提交—受理—处置—回访—评价”闭环,市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监督者”,案件平均处置时长缩短。二是双网融合“精准治理”。结合公安天网与智慧城管视频系统,创新“公安天网初查+智慧城管细查”模式。协助公安和市民调取监控442次,助力提升公安案件侦破率与速度,助力城管执法部门查处路面污染等案件,提升执法效能。三是便民服务“指尖可达”。公众号增加一键寻厕、寻园等功能,137座公厕、50座公园广场实时导航,日均服务超500人次;“智慧停车实时地图”显示周边空余车位并导航,提升车位周转率;“全民管城服务驿站”的雨伞、急救药品可通过公众号预约;线上审批模块对接湖南省“一件事一次办”,减少材料提交,提升审批效率。
(三)党群连心,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一是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诉求通道“全域贯通”,投诉“照单全收”,党员带头跟踪督促办理,及时反馈进度,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二是加强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培养,党员带头提素强能并做好“传帮带”,形成标准化服务体系。三是针对重点区域和反复投诉案件,明确党员骨干专人跟踪、督促落实。
三、主要成效
(一)实现“治理力量”新跃升。发挥党支部和党员“两个作用”,促进中心治理能力与水平提升。智慧城管平台覆盖中心城区,城管“三进”工作协调顺畅,设备故障率下降,中心成为娄底中心城区“全民管城”的“智慧中心”。
(二)打造“精细服务”新标杆。中心党员重视案件处置与热线办理工作,为市民解决难题。截至目前,智慧城管平台案件处置效率提升30%、派发准确率保持98%以上;累计受理案件79110件,办结率98.86%,平均处置时长缩短30%。12345市长热线交办46140件,办结率、回复率均达100%,回访满意率提升。
(三)书写“幸福娄底”新答卷。党支部重视市民幸福感。426路视频监控覆盖中心城区主要街道、各个公园广场,保障市民安全;公厕公园“一张图”服务超5万人次,公众号关注人数突破3.8万,绘就城市治理现代化智慧新图景。
推荐阅读
-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 娄底市卫健委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讲座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英文版出版发行
- 娄底市直机关工委等3家后盾单位赴岩里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城市工作的故事
- 娄底市委办组织青年干部参加联学活动
- “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有序向前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纪实
- 有理想敢担当 知敬畏守底线 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第二期“娄直·青视角”活动举办
- 娄底市直机关第三十七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班 刘小辉出席开班式并作动员讲话
- 传承红色基因 致敬百岁荣光——娄底市直机关工委、娄底市住建局慰问百岁党员阎成富同志
- 深情慰问送关怀 市直机关工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习近平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会谈
- 筑牢家庭廉洁防线——娄底城管支队召开家属助廉座谈会
- 第一观察丨总书记对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指引
- 涟源市湖泉镇:“四心赋能”强根基 “五学联动”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