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政协机关第一党支部:党建促协商议事 助推高质量发展

浏览次数: 作者: 娄底市政协机关第一党支部 发布时间:2025-11-03

一、基本情况

面对新时代对人民政协工作的新要求,娄底市政协机关第一党支部以开展“融合聚力,争先创优”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将支部工作融入协商议事等政协工作主业,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人民政协的工作优势转化为服务发展、凝聚共识的合力,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搭平台促融合,织密协商议事联动网络。一是构建协商网络。支部积极对接娄底福建商会(“五联”共建活动联点单位)、委员工作室、界别委员学习活动组等单位,建立“党员委员+专业委员+群众代表”联动网格。支部党员分片联系,将协商平台建在产业链、项目现场、社区楼栋。二是精准对接需求。支部牵头建立“协商议题征集库”,通过政协云“热点关注”、委员走访、基层调研等方式,广泛收集社会关注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协商议题建议清单。

(二)强机制聚力量,建强促进协商议事的战斗堡垒。一是明确“议事先锋”。在重点协商活动中,明确1-2名支部党员为“议事先锋”,负责方案制定、资源协调、过程把控,确保协商实效。如:支部党员魏志军在2024年“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打造运动之城”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课题中负责子课题调研,并在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上发言。二是推行“积分亮绩”。将党员在组织协商、建言献策、凝聚共识、解决问题中的表现量化为积分,作为评优评先重要依据,营造比学赶超氛围。三是打造“1+N”联动模式。支部牵头,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党组织、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村(社区)党组织开展“组团式”协商。如:在乡村振兴帮扶点冷水江市三尖镇光明村,支部联合乡镇、村等党组织党员开展“面对面”协商,解决村民用水收费难题。

△政协娄底市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暨“发展体育产业 打造运动之城”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现场

(三)重转化提质效,贯通“协商议事+履职”链条。一是构建“协商-建言-督办”闭环。支部建立协商成果跟踪落实台账,明确责任人(党员牵头)、办理时限。对形成的金点子、好建议,及时转化为高质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或专项建议案,由支部党员联动相关专委会跟踪问效。二是建立“双反馈”机制。协商成果落实情况不仅向党委、政府反馈,也通过支部向参与的委员、群众代表反馈,增强参与感和信任度。三是服务中心大局。支部将打造运动之城、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深化“两个融合”提升娄底文化软实力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作为协商的主要发力点。如:支部党员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组织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深度协商,多项建议被吸收采纳,相关工作在市政协六届四次全会上作发言,获市委领导肯定。

三、主要成效

(一)“聚力效应”彰显,服务大局精准高效。抓党建促协商议事和“协商议事+”的模式,有效整合了党内党外、政协内外资源。近来,支部牵头或深度参与的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达12场次,形成高质量调研协商报告6份,推动解决了一些百姓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如:组织党员赴新化县圳上镇半山村调研,提产业发展建议助乡村振兴;支部党员牵头撰写的《对我市数字化转型的几点建议》等提案纳入2025年市政协重点提案并得到有效办理。

(二)“争先动能”激发,党员队伍更富活力。通过“议事先锋”和“积分亮绩”,党员身份意识和责任担当进一步强化。支部党员主动领题、深入一线调研协商成为常态。5名党员因在政协履职过程中表现突出获评“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支部党员李震帮助冷水江市三尖镇光明村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孤儿刘某争取到免费手术项目,使其及时获得救治。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履职一线得到充分发挥。

(三)“示范作用”发挥,以点带面扩大影响。支部推动党建和政协工作深度融合、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做法,让党建与业务从“相加”迈向“相融”,实现“支部建在协商链、力量聚在关键处、先锋亮在履职中”目标,为全市政协系统基层党组织深化“融合聚力,争先创优”主题实践活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