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食药监局出组合拳力保抗洪救灾期间食品药品安全

浏览次数: 作者: 黄如军 王晓玲 发布时间:2017-07-24

市食药监局出组合拳力保抗洪救灾期间食品药品安全


6月30日至7月2日,娄底市遇到百年一遇的暴雨洪灾,洪水过后,全市80个乡镇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据初步统计,全市有2400余家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同程度受灾,其中娄星区、新化、涟源、冷水江等县市受灾较为严重。尤其是受灾最严重的中心城区的老街是食品批发街,200余家门店和仓库全部被淹,水浸污染食品及原料达100余吨,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灾情发生后,娄底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即按照省局要求和市政府防汛Ⅰ级应急响应,积极投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采取“三步走”措施,全力加强汛期灾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全市抗洪救灾期间没有发生一例食物中毒患者和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切实保障了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1、严阵以待,汛期安全保障到位。抗洪救灾期间,全市系统闻汛而动,全员动员,全力以赴做好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一是灾情发生的7月1日,市局紧急召开专题会议,认真按照省局文件要求和市委市政府整体部署,按照全市食品安全应急救援预案Ⅱ级响应,全市系统全部取消周末“双休”,奔赴一线抢险救灾,严阵以待。二是及时转发省局《关于做好防汛抗灾期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加强对各驻点县市局的抗洪抢险救灾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和调度指导工作,加强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道,科学调度,做到防汛、监管两不误;三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群发短信、新闻媒体等方式及时发出汛期饮食安全消费提示,提醒灾区群众注意饮食用药安全。四是紧急行动,指挥调度中心城区的花山、黄泥塘、大埠桥、涟滨等基层监管所做好涟水河一线的防洪救灾工作,帮助老街食品街门店转移食品药品货物30余吨。

2、全力以赴,灾后强化监管到位。灾后,全市系统结合创文管卫,进一步强化监管,扎实做好灾后食品药品安全,确保灾后市场秩序。一是及时下发《关于加强灾后食品生产加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督促受灾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小餐饮、小食品门店认真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二是市、县、区三级联动,集中力量,和当地政府、乡镇街道对集贸市场、受灾区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了卫生大清扫、大消毒活动,消除“四害”,有效防止疫情发生,迅速恢复了市场正常秩序。全市系统共开展灾后卫生大清扫30余场次,清理门店1000余店、仓库120家,厂区、车间30余家;三是严格按照“六个百分百”要求,加强灾后日常巡查监管,重点查看辖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门店受灾情况,查看仓库食品药品储存条件,查看被浸食品药品的销毁情况,严防经水浸泡、污染、腐败、变质的产品重新加工或流入农村市场。到目前为止,共巡查单位门店12000余家次,排查处理各类安全隐患300余处,督促销毁受灾产品4000余公斤。四是加强受灾单位门店的重建工作。结合全市创文管卫活动,分类帮扶,督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门店开展自救和重建,对于存在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小餐饮、小食品门店,依法责令暂停生产,经整改达到必备生产经营条件和产品检验合格后才能继续生产经营。到目前止,整改、重建门店120余家。五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全面排查,深挖细查,严厉打击偷卖水浸污染食品及原料等制售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做到零容忍。

3、动之以情,正面引导宣传到位。灾后,全市系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食品药品安全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主动上门宣传。全市系统紧急赶印灾后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3万余份,以所为单位,主动上门发放到受灾门店,耐心细致做好受灾户思想沟通安抚工作,积极开展灾后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做到水浸污染食品不上架销售、不低价促销、不流入农村。二是设点开展宣传。全市系统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在受灾区和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宣传点,正面引导灾区群众做好灾后餐饮食品安全。经初步统计,共开展设点宣传20余场次,免费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现场咨询群众3000余人次。三是重点科普宣传。通过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和新闻媒体等多种宣传方式,及时报道全市系统抗洪抢险救灾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动态,同时加强灾后食品药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引导群众不食用病死、毒死和死因不明的畜禽肉及肉制品,不食用洪水浸泡污染食品,防范各类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到今天为止,全市系统刊出各类宣传栏30余期,播出各类宣传标语2000余条次,刊发新闻稿件20余篇。四是加强典型宣传。全方位报道在抗洪抢险救灾过程中坚守阵地、履职尽责、苦中作乐、“舍小家为大家”的如李文斗、邹瑞波、张文贵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抢险救灾的感人故事。(市食药监局:黄如军 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