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起的,不只是灯光——一名娄底青年纪检干部的心声

浏览次数: 作者: 旷佩靓 发布时间:2025-06-30

“忽而蝉鸣,暑气漫涨,绿荫如盖,炽热当歌。”站在暮色里,诗句里蓬勃的生命力扑面而来。此时此刻,或许你刚合上厚厚的谈话笔录,或许你刚踏入纪检监察岗位,或许你已在纪检战线坚守数十载。当我们在监督执纪、审查调查的“考场”奋笔疾书时,我们在用什么答题?当办公楼后的树影在月色中轻轻摇曳,整座城市沉入酣眠时,办案中心办公室的灯光始终亮着。笔尖划过笔记本的沙沙声、键盘敲击的哒哒声,交织成纪检人在夜色里与贪腐较量的激昂旋律。

你亮起的不只是灯光,还有刺破黑暗的锋芒

因实战大练兵,我被抽调到专案组,与纪检“老兵”们一起并肩作战。初次接触留置案件,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我仿佛置身于迷宫中,满心都是无措与茫然。我们面对的,有的是曾经的领导干部,有的是涉嫌违法的沉浮商海多年的商人。整理材料时,我小声问同事怕不怕,同事停下手头整理的案卷,眼神坚定而执着:“纪检人干的就是得罪人的活!怕报复,怎么抓贪腐、护公正?”

这句话犹如重锤,狠狠敲击在我的心上。经历了专案组的日夜攻坚、与调查对象的激烈交锋,我才真正领悟到它沉甸甸的分量。深夜的灯光洒在翻起卷边的材料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与数据,不只是冰冷的记录,而是纪检人撕开缺口,誓要挖出真相的勇气见证。

1927年,中国共产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在血雨腥风中诞生,10名委员以生命写就首份“纪检答卷”。如今的灯光,恰似当年摇曳的马灯。灯下,综合室的同志在无数个日夜中统筹协调、汇总分析,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坚实保障;专案组的同志连续数月扎根办案一线,抽丝剥茧,攻坚克难,誓要让真相水落石出;有的同志毅然放弃休假,即使家人生病住院也无法陪伴……这盏灯照亮的,是党和群众之间坚实的信任纽带。灯光亮起,刺破黑暗的锋芒,照亮纪检人的担当与坚守。

你熬过的不只是长夜,还有青春燃烧的刻度

在这盏白炽灯下,酸胀的肩膀、布满血丝的双眼、写满字迹的笔记本,都化作了青春刻度上闪耀的星光。

 每当有专案组成立,机关党委都会指导专案组迅速成立临时党支部,将党旗插在办案一线。作为机关党委的成员,我也有机会参与了专案组临时党支部的党内政治生活。我们创新开办了“党徽耀法纪 执纪砺初心”的纪法联学课堂,在党纪法规研讨中夯实办案依据,在思想碰撞中凝聚攻坚合力。面对复杂案情,临时党支部书记和副书记带头组建“党员突击队”,逐条筛查比对,在海量数据中锁定关键线索;青年党员们主动认领“硬骨头”,发挥专业优势,通过耐心细致的分析和沟通,做实涉案人员的工作。通过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原本棘手的案件取得突破性进展。组织生活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学习分享与案情分析的记录,见证着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如今纪检人挑灯夜战的身影、伏案疾书的每个深夜,都是对纪律红线的坚决捍卫,对初心使命的执着坚守。

你守护的不只是纪律,还有时代前行的航标

这些年,从党纪学习教育,到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纪检干部自我监督的“考题”在不断深化,但“为人民执纪”的初心从未改变。每一场警示教育会,每一份监察建议书,都是对“如何让权力受监督”的坚定答卷。

当我们在市直单位推广廉洁家访做法,让干部家属们自觉成为廉洁家风的守护者、监督员,共同构筑家庭防腐拒变“防火墙”时;当我们深挖医疗、校园餐领域腐败,推动医院采购流程透明规范,让学生们吃上营养丰富的菜品时;当我们指导有关单位持续做好行业违纪违法案件以案促改工作,相关做法得到《中国纪检监察报》宣传推介时;当我们探索开展改革评估备案工作,树立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鲜明导向,相关经验做法获省领导批示肯定时——无一不体现着纪检监察工作的使命担当,是娄底纪检监察生动有力的答卷。

铃响,笔停?不,纪检人的“考试”永远在路上。就像那盏永不熄灭的灯光,我们写下的每一份报告、参与的每一次巡察、坚守的每一个原则,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掠过,照亮的不只是案卷上的红章,更是共产党人“赶考”的清醒与坚定。

作为新时代纪检监察青年,我们愿做那盏永不熄灭的灯,让每一次执纪都成为刺破腐败的锋芒,让每一份坚守都化作守护初心的刻痕。纪检人亮起的,不只是灯光,更是千万群众眼中的希望;纪检人写下的,不只是答案,更是一个大党永葆生机的青春注脚。

(旷佩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