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锑都 载“绿”归来

浏览次数: 作者: 廖永华 发布时间:2020-10-01

9月16至18日,娄底市网上重大主题宣传活动“世界锑都重现‘绿水青山’”在冷水江锡矿山展开。中央、省、市媒体记者和网络名人等50余人,对锡矿山区域的环境综合治理、工矿、红色文化旅游,以及人文历史等进行了实地采访,通过专题新闻、网络直播、微博热议、短视频等全媒体融合发布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锑都。

1601542987.jpg

集中采访现场

“采访团”走进厂矿车间、污水处理厂、矿渣处置点、植草造林项目现场、学校、村庄……采访干部、矿工、村民、校长、老师、学生……,用客观的视角、切身的体验,通过大量适时、全面、深入、细致的报道,展示了世界锑都当前的真实面貌。透过镜头和文字,我们看到最多的是“绿色”、提到最多的是“变绿了”。百年污染,今朝变绿,淡何容易,这一个“绿”字,当真是来之不易,也正是这一个“绿”字,为百年锑都带来了的重生和未来。

成效可见,其路也艰。目前锡矿山地区已完成植树造林 4.2万亩,几年前还是废渣堆积成山的“不毛之地”如今已经重披绿装,生态复绿林、防污抗污林、生态产业林,一片片新绿生机盎然,生态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站在锡矿山高处放眼望去,已然郁郁葱葱,远处,不时有白鹭飞过,让人心旷神怡。然而,成绩的取得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由于重金属污染严重,在这里一般树苗很难存活,锡矿山环境治理人走过的是一条荆棘从生之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之路。

要想在严重石漠化的废弃矿山上实现绿化,靠的是契而不舍的毅力,用百倍的艰辛和汗水孕育出一个个绿的点,再连成一条条绿的线,最终才有今天一片一片的绿、一山一山的绿。就如冷水江市锡矿山街道七星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曾文平所说,在锡矿山要想把树种活,比养个崽还难,年年种树,可年年都没有树,炭家湾片区的生态林地,就历经了14年的辛勤管养。也许,用一步一个脚印还不足以形容锡矿山的“绿”来之不易,锡矿山的一个个“绿”色足迹,是千千万万治理人用层层叠叠的脚印叠加出来的,一遍一遍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决心可见,其志也坚。锡矿山的锑开采冶炼至今已有120年历史,由于历史原因,区域生态环境也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很多地方变成了寸草不生的“死地”,溪流池塘变成了“死水”,当地群众更是形象地比如“从锡矿山飞过的鸟,都会变成黑的”。做为湘江保护与治理五大重点实施区域之一、全国38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重点区域之一,湖南省委省政府将锡矿山纳入“一号工程”重点整治区域,治理任务之艰巨,治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没有坚定的决心、坚强的意志,又如何揽得下这瓷器活。

为有力推进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娄底制定了《娄底市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年-2020年)》,以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将责任上肩。体现了娄底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回应人民群众殷切期盼的忠诚和担当。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就进不了这个战场,没有顽强的作风,过硬的本领,攻城拔寨的拼劲,就拿不下这个阵地。娄底做到了,锡矿山治理人做到了。2018年以来,锡矿山地区共处理砷碱渣2364.88吨;目前共有14座污水处理站投入运行,日处理能力达2.95万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锡矿山的面貌可以说一天一个新变化。

未来可见,重任在肩。过去,锡矿山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时的“世界锑都”光彩夺目,是每个锡矿山人的骄傲和自豪。未来,只要我们以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契机,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和治理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抓手作用,让环境治理产生综合效益,实现治理与发展的协同共进,未来的世界锑都就一定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在继续支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同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1601542987(1).jpg

生机盎然的绿色村庄

当前,锡矿山环境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百年锑都载“绿”归来,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找到了发展的新途径、新方向。但要完全实现区域的生态环境修复,实现绿色发展,依然任重道远,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我们只有把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做为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在娄底的重要实践,按照“不欠新账、还清老账、标本兼治、有序推进”总体思路,穿“新鞋”走“绿道”,就一定能够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让世界锑都再次载“誉”归来。(市发改委 廖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