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帮扶 情暖新阳——娄底市审计局帮扶新阳村侧记

浏览次数: 作者: 周为民 发布时间:2020-12-09

“目前,我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接近尾声,‘组组通’基本实现;‘两优一水’特色小产业正蓬勃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方兴未艾,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11月11日,新阳村支书朱仲秋满怀深情的说道。

新阳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辖13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324人,贫困人口44户136人,地理条件偏僻,水资源缺乏,基础设施差,经济收入欠发达,村民基本上以传统农业、外出务工为主,属于典型的传统农业村庄。自2018年以来,市审计局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抓紧抓实,与新阳村民同甘共苦,群策群力,走出了一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脱贫之路。目前,全村贫困户44户136人已全部脱贫。

     齐心协力,以组组通提升获得感

1999年,全村水泥路面仅有700米,村民生产生活所需物资全靠肩挑人扛,直到2006年,勤劳的新阳村人奋发图强,政府支持修通了仅有的两条主干道,其余大部分都是泥沙路,并且有些地方还只是勉强能过人的茅草路。2018年,娄底市审计局派驻新阳村结对帮扶后,了解到村民反映最多、最强烈、最迫切的就是村里道路建设问题。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局党组书记王洪江强调,要集思广益想办法、找路子,加强协调对接,争取项目落实落地;要保质保量抓实道路工程建设质量,确保修成民心路、顺心路。局长彭淑媛强调,要把村里道路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千方百计争取资金推进项目,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

三年来,在市审计局和新阳村全体村民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对公路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升级,仅2018年就新修公路2.5公里;2019年初,多方筹措款项,筹集了上百万项目资金,新硬化了2.2公里村级道路,新加宽6公里村级主干道,极大改善了村里交通出行不便的困难局面,为下一步发展村级特色农产品提供了交通保障。

村级公路竣工后,十三组村民朱奇才主动对刚打好的路面做浇水保养,他对入户走访的工作队员说:“感谢市审计局的帮扶支持,谢谢你们把公路修通,现在房子周边道路改善,不仅村里人居环境更加舒服,特色农产品的运输也更加便捷。”一组原老支书朱才生说:“感谢市审计局的关心帮助,现在一组村民房前都是平坦的水泥路面,以前那种天晴一身灰,天雨一脚泥的日子,从此成为历史。”

因地制宜,以小产业带动稳增收

新阳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村里群众除外出务工外,普遍以种养殖业为主,勤劳耕作,民风朴实。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扬长避短,精准扶贫,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一直是兜在扶贫队心里的难题。市审计局经过多次实地调研,明确了不搞大开发,扶持小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扶持发展“两优一水”特色小产业,以特色小产业带动群众稳步增收。

“两优”就是优质水稻、优质红薯。一方面,利用新阳村家家户户种植优质水稻的传统优势,驻村帮扶队与村支两委商议研究后,采取年初登记造册,年底验收补贴的形式,对700亩左右的种植优质水稻实行100元/亩的产业发展补贴,惠及了大部分村民。另一方面,以前村民种植的红薯普遍晒成红薯干自家吃,没有产生经济效益。2018年,驻村帮扶队鼓励支持村级致富带头人朱开初购买新型红薯粉加工设备,红薯粉的品质和口感有了极大提升,销量上去了,收入增加了,从而带动了村民种植优质红薯的积极性。

“一水”就是水塘养殖。新阳村拥有大小水塘144口,近300亩水面,但塘内大多淤塞,堤坝溃烂,难以发展水产养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市审计局帮扶队把水产养殖作为新阳村主打产业,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争取项目,对水塘进行清淤加固,为发展水产养殖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邀请水产养殖专家为村民进行详细的讲解,为村民解决了许多疑点、困惑问题。目前,新阳村已清淤加固60余口水塘,其中硬化加固40口。帮扶对象陈省怀,有山塘水面积7亩,养殖鱼和龙虾,在政策支持和自身努力下,光养殖一项年收入达30000元,远远超过脱贫标准,稳定增产增收。村干部说,村里养殖草鱼全是割草喂养,生态环保,比市场出售的鱼口感好,附加值高。

用心用情,以真感情搭建“连心桥”

驻村帮扶伊始,市审计局党组书记王洪江、局长彭淑媛带领全体干部深入群众家中进行全覆盖走访入户,走遍13个村民小组,收集村民的诉求,实地调研,现场研判,了解村民所需所求,明确了“三抓三提升”的工作思路。

抓党建提升凝聚力。建强村党支部是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建设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在支部设置、组织生活、阵地建设、精细服务、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完善,村干部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村民办事更加方便快捷,被评为了全县“五化”建设示范点。同时,把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作为“重点工程”,积极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实行村干部包组、小组长包户的方式,充分发挥党员小组长示范引领作用,把党员带动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典型示范,积极鼓励和提倡村支两委及全村党员干部争当致富带头人。

抓环境提升宜居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让村民生活更加舒适,帮扶队与村干部筹资筹劳,新建了垃圾分拣处理中心,新建13个垃圾收集点,每户分发2个垃圾桶,添置垃圾搬运车,聘请保洁员,定期打扫全村公共道路卫生。在公路两旁的电线杆上架起“小喇叭”,宣讲环保新风尚,家家户户门口都贴上垃圾分类处理流程示意图。经过努力,山更清了,水更绿了,道路更整洁了。

抓服务提升幸福感。有效整合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干部,实行坐班值班制,让村民找得到人、办得了事。有村民反映自来水压力不足的问题,帮扶队就积极协调自来水厂对供水主管道升级改造,满足3个组近70户吃水难问题;有村民反映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帮扶队就主动对接电力部门,新增3台变压器;有村民反映外出务工难,扶贫队就联系人社就业部门,帮助其外出就业;对五保安置点活动场所加装护栏,加强特困户平时活动安全措施等等,力争把每一件小事办稳妥,把每一个诉求抓落实,一点一滴提升村民满意度和获得感。(湖南省娄底市审计局 周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