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娄底》有热度 有广度 有深度
近日,娄底推出了8集系列视频节目《我家在娄底》。节目通过寻根娄底渊源,探秘梅山文化、风土人情,展现自然人文景观、发展成效,由古及今,由表及里,生动阐释了娄底文化在“湖湘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节目主题突出、制作精良、情感丰富,从表现形式到深刻内涵,都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认同,产生了共鸣,得到了呼应,形成了很好的宣传氛围和社会反响。
聚焦乡愁,镜头生动有热度。
节目聚焦群众生产生活,景是身边的景、人是身边的人、物是熟悉的物、故事是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话是“土”话、音是乡音,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直抵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节目通过历史的回眸,故事的述说,让游子在家乡的山河故人、乡音烟火里找到这永远难以释怀的乡愁。
乡愁是沉淀在人们心中最深刻的记忆,对家乡的爱,对故乡的眷恋,是每个人特有的情感。节目紧扣时代脉搏,从记住乡愁、守望乡愁入题,发掘乡愁魅力、探寻乡愁价值,赋予乡愁以时代内涵。充分展示娄底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提升全市人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是激发人们主动宣传家乡,参与家乡建设,助力家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全面展示,全媒推发有广度。
节目取材取景涵盖了全市区域。从梅山傩戏到紫鹊界稻作文化,从湄水测水的“水路歌”到资水的“毛板号子”,从新化慎德堂到双峰富厚堂,从邓显鹤到曾国藩,从蔡和森同志纪念馆到锡矿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从三合汤到永丰辣酱,从陶龛学校到楚怡工业学校,从千年茶乡到松山水酒,从将梦想的种子撒入家乡土地的职业农民到“材料谷”里的青春力量……观众在生动感人的电视画面中,全方位地看到了丰厚的梅山文化,看到了娄底的发展美景。
节目推宣充分利用媒体融合手段,多渠道、多形式,全媒呈现、立体发声。通过电视、报纸、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双管齐下,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同向发力,全资源助力节目“出圈”,快速形成了全网传播热点。从笔者接收到的节目信息和传播渠道来看,节目制定了明确的全媒体宣推方案,制作了宣传片、宣传海报,对宣推时段、频次都有考量,让节目推宣持续保持热度,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主旨明确,节目内涵有深度。
节目策划新颖、形态新锐、视听新潮。通过鲜活呈现历史人物、丰厚的文化遗产,多维度寻找梅山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娄底人民的文化认同。8集节目分8个主题,但各集之间又相融相通,颇具张力。生动的故事聚合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在新的时代语境中表达传递了人们对家乡建设的热情,展现了新时代娄底发展的蓬勃生机和美好未来。实现了节目与观众的情感互动、文化互链、心灵交汇,凝聚了社会共识。
节目既有底蕴,又有新韵。通过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创新应用,提升了节目意境和内涵,创作出了符合时代的精彩内容。开阔了文化视野、放大了传播声量,展示了新时代梅山文化的蓬勃生命力、传播力。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梅山文化的神韵,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乡愁文化中传递的产业之美、人文之美、愿景之美,以及向美而生的精神动力、文化动力和创新动力。
总之,节目通过弘扬家乡民俗传统文化,有效提高了人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凝聚了全市人民“爱家乡,建家乡”的向心力,激发了全市人民“爱家乡,建家乡”的行动力。通过共叙乡情,共谋家乡发展大计,奏响 “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的新乐章。为娄底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推荐阅读
- 习近平: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 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生动局面
- 【大美娄底】海棠依旧 鸟语花香
- “我是一贯支持民营企业的”——习近平同志关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纪实
- 唐浩然到市直机关工委调研强调:坚决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 市民政局召开2024年度基层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暨2025年党建工作推进会
- 市委老干部局机关党支部开展“崇先进、守纪律、作表率”主题党日活动
- 以高质量机关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2024年度娄底市直单位党组(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召开 蒋天海出席
- 习近平: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 涟源市古塘乡白竹岭村:党员赋能冬春训 传递温暖谱新篇
- 娄底市直机关工委召开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 习近平在辽宁本溪市考察调研
- 市直机关工委走访慰问因公牺牲党员家庭、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
- 市直机关工委赴帮扶村开展春节前走访慰问
- 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与会同志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