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 真爱如“歌”

浏览次数: 作者: 廖永华 发布时间:2022-04-12

近日,笔者在微信朋友圈刷到这样一条信息:要不就是整夜不归,要不就是回家睡两三个小时,好不容易睡着,电话铃声就响了,每天深夜都是这样。用一组拟声词来形容是这样的:“叮铃铃”两声、“嘀嘀咕咕”几句、“悉悉索索”穿衣服、“啪嗒啪嗒”几个脚步声、“嘭”的一声关门,然后归于平静。我现在一到半夜就睡不着,就在那里焦虑,既害怕老公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又像是在等着这个电话铃声响起……

这是一个微信好友在朋友圈发的一条日常,虽然表达的是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个人的生活感触,从点到面,却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娄底疾控人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的工作状态。这个微信名叫“红红”的微信好友在生活中接触不多,只能说是稍有了解。知道她们家两口子都在娄底市疾控中心工作,她姓肖,在职防医院检验科工作,她老公刘曙光是急传科主任。

这一组拟声词,看似“吐槽”,实则饱含深情,真爱“如歌”。这些“叮铃铃”的电话声,“嘀嘀咕咕”的说话声,“悉悉索索”穿衣声,“啪嗒啪嗒”的脚步声,“嘭”的关门声,不只是“响”在肖女士的耳里,也“响”在她的心里,因为同为疾控人,她更了解她老公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责和工作压力,对他工作的艰辛也更能感同身受。这些“声音”所传递的,是她对自己的亲人,在疫情防控中夜以继日艰辛工作的担心和爱,其实也是对所有疾控人的担心和爱。

这一组拟声词,传递出了肖女士对亲人、对同事的担心和爱。换一个角度,所传递的,何尝又不是所有疾控人、所有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用尽全力,甚至用生命,保卫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爱和付出。这一个个“音符”组成的,既是一首包含深情的真爱之“歌”,也是千千万万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战斗“进行曲”。

3月30日下午,成都东至上海虹桥G2190次列车因一名列车长被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紧急停靠娄底高铁南站展开闭环转运和隔离医学观察,一次性闭环转运整列高铁乘客581名高铁乘客,这是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娄底没有经历过的大考。尤其是4月6日,娄底市娄星区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划定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并进行全员核酸检测以来,无论工作量还是工作压力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段时间,刘曙光差不多是天天以办公室为家,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而其实,他的工作状态,也正是所有千千万万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疾控人、医务工作人员的真实写照。在这段时间里,有多少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的家里会上演“拟声词”的故事。

有声时,真爱“如歌”,无声时,真爱“之歌”更动人。2021年8月,张家界疫情严峻,刘曙光主动请缨,带领娄底疾控系统流调专家队支援张家界并圆满完成任务,为了战胜疫情,他们连“拟声词”都省了。这次支援娄星区(中心城区)、娄底经开区进行区域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的,有1000余名医务人员来自省内各市州、市内各县市,还有省城专家,他们也一样把“拟声词”都省了。为守护平安娄底,携爱出征,与娄底中心城区白衣战士携手作战,以最快的时间、最优的效率,完成两轮区域新冠病毒核酸检测——595668人份、658694人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正是他们的全力以赴,为人民群众筑起了疫情防控安全的铜墙铁壁。

不管是“有声”还是“无声”,都是真情的传递、真爱的表达。只要我们用这种“有声”的节拍或“无声”的旋律,谱写出一首同心抗“疫”的“战歌”,就一定能够奏响抗疫胜利的“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