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之歌》:历史脉动 时代旋律

浏览次数: 作者: 廖永华 发布时间:2022-09-29

       近日,一部重工业题材电视剧《麓山之歌》在央视、芒果TV热播。剧集题材特色鲜明,紧贴时代脉搏,以国家龙头企业“麓山重工”为舞台,塑造了卫丞、方锐舟、金燕子为代表的企业家、科研人员、新时代工人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剧集收视率在黄金时段电视收视率中排名第一,领跑“主旋律”赛道。豆瓣评分达7.8,收视在CSM、尼尔森网联、欢网等多网全线领跑,登上社交平台热搜150余次,实现热度口碑双丰收。故事情节感人,催人奋发,以时代旋律呼应历史脉动,谱写了一曲气势磅礴的时代战歌。

7dd98d1001e93901213fc22892b843e736d12f2e38d2.jpg

《麓山之歌》是时代新歌

  《麓山之歌》以湖南装备制造业从低谷走向顶峰的故事为原型,呈现大国工匠的蓬勃力量,展现大国重工的时代风貌。剧集以动人的节拍,奏响了又一个动人的音符。老牌国企麓山重工面对国外行业巨头的技术封锁和智造转型的汹涌大潮,外有行业寒冬,内缺核心技术,在面临与世界高新技术企业的激烈竞争和内部决策矛盾的双重压力之下,依然勇于竞争、敢于“亮剑”,坚定走创新改革之路,与国际一流企业“硬碰硬”。一线劳动者咬紧牙关,坚守信念,为大国工业发展奉献自我,守正创新,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实现了“制造”到“智造”的蜕变,展现了催人奋进的精神风貌,为国家工业振兴贡献了时代的力量。《麓山之歌》谱就了一首重工人勇立潮头的时代新歌。

b8014a90f603738da9773d355a4fa751f819861846d5.jpg

《麓山之歌》是奋斗战歌

  《麓山之歌》从采风到拍摄均在湖南本土完成,是一部以湖南重工制造业为原型,有着鲜明湖湘特色和底蕴的作品。是一首湖湘儿女“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奋斗之歌,是湖南践行“三高四新”战略的生动展现。观看《麓山之歌》,仿佛看到了湖南老工业重工业基地绝地重生的缩影,仿佛看到了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中国铁建、联重科等大型企业奋斗发展的光辉历程。剧集再现了建设者们依靠自主研发,突破技术壁垒,化解产业痛点。用科技创新,掌握技术话语权,筑牢国家工业产业基础。在困难重重的前进道路上,以国为重,以企为荣,冲破层层技术封锁,完成改革创新的故事。《麓山之歌》谱写了一首我国重工业发展的奋斗战歌。

d52a2834349b033b5bb59acdfc9a21d3d539b60017d5.jpg

《麓山之歌》是发展壮歌

  剧集通过讲述麓山两代工人刻苦钻研,攻坚克难,勇于创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标准”,依靠自主技术创新实现突围、领跑世界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工人与时俱进的责任和担当。作为一名湖南人,在观看这部剧集时很有代入感,时常会为湖南工业发展感到骄傲,也会为剧中人体现出来的“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优良传统而感动。这既是一个文化湖南装备制造业从低谷走向顶峰的故事,也是一部反映中国近现代重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史诗。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逐渐成长为世界上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尤其是湖南已形成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3大世界级产业集群,装备制造、原材料、消费品3个万亿级产业。在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中,湖南占据四席,工程机械营业收入已连续12年居全国第一。《麓山之歌》谱写了一曲我国重工业发展史的发展壮歌。

472309f790529822720e30d43e9e6ccb0a46f21f7ed5.jpg

《麓山之歌》是英雄赞歌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麓山之歌》叙事的基本结构。站在发展和命运十字路口的麓山重工,直面困境、坚守主业,勇于与世界工程机械巨头争锋,再现了我国装备制造业从谷底到站上潮头的波澜历史。“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剧中卫承的这句台词生动诠释了中国广大工人阶级的初心,呈现了工人工匠跨越时代的拼搏精神。剧集直面国企改革的难点和痛点,再现了我国重型机械制造业通过技术创新,破困局、应变局、创新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奋斗历程。剧中的每一个人都怀揣着匠心,在平凡中不断地创造奇迹,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国之重工,展现了新时代奋斗者的温度和光芒。《麓山之歌》是新时代我国企业家、科技人员、新型工人为实现工业强国民族复兴的英雄赞歌。

  当前,全球市场形势和企业竞争环境仍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新的征程中,我们不能只论成王败寇,而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直面一切艰难险阻,将个人追求融入祖国和民族发展的事业中,在湖南“三高四新”的发展战略和使命任务中,砥砺前行。以《麓山之歌》动人心弦的重工强音为底韵,书写新时代画卷,奏响新时代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