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浏览次数: 作者: 邱美云 发布时间:2023-03-07

近日,单位组织我们观看了《警钟3》的廉政教育片,短短几十分钟的片子,5个反面教材看得我们触目惊心、感慨良多。这些贪官的事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们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心中的贪念是一样的,走向深渊的步伐是一致的,都是利用手中的权利进行权色交易,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满足自己的私欲。说到底,还是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逐步淡漠了法制观念,在单位搞“一言堂”,毫无党性,毫无底线,没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利用手中职权败坏党风党纪,伸出了罪恶的手,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是控权治权的有效之策,从根本上解决权力的腐败,目的是让权力回归到服务于人民的本质属性上来。所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是监督权力运行的关键举措。我们从5个案例中可以看到,有些贪官的职位并不高,但是因为手中有权,就肆无忌惮的借机敛财。所以说,贪念就是从手中的权利引发的,特别是有些党员干部在现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下,理想信念已经开始动摇了,守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抗不住诱惑,必然管不住自己。要知道,权力是一面双刃剑,用好权会给社会做更多的好事、实事,用不好权就可能会毁了自己、毁了家庭、贻误事业、危害社会。曾湘东、李卫平这些从基层培养出来的干部,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初还是慎重掌权、慎重用权,但是获取了荣誉和得到领导的信任后就渐渐变得麻木不仁,放松了警惕,混淆甲乙方,和开发商称兄道弟,无形中将权力变成了以权谋私的资本。我们必须引以为戒,从他们身上吸取教训。我们要珍惜现有岗位和待遇,不能因小失大,迷失方向,在履行岗位职责时才能真正做到廉洁奉公,问心无愧。

我认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所有权力运行的整个流程都必须公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有利于监督。就行政审批而言,简政放权很重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求权力行使的方式、顺序、步骤、时限等都要公开,这是法治化和程序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表征。权力具有相同的属性,不仅政府权力运行过程要公开,凡属公共权力运行过程都要公开,这也是权力取信于民的基本要求。作为基层党员干部,不仅要管好自己,牢牢守住“廉洁关”,以专题片中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例为廉政教材,摒弃特权心理,把法律、纪律、制度、规矩、道德的戒尺立起来,从小事小节上正心明道,自觉净化工作圈、朋友圈;更要管好身边人、身边事,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对物资采购、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的监督管理,从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以案促改。筑牢廉洁从业防线,强作风、树形象、敢担当、肯作为,不断强化自律意识,做清正廉洁的带头人,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累,自觉擦亮党员干部的底色。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纪国法的学习,对党的纪律规矩心存敬畏,更要加强自身的世界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努力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不断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自身免疫力,始终牢记党员标准、岗位职责,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不法分子便无机可乘。

我们园林人要充分利用《警钟3》这个活教材,汲取教训、引以为戒,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反面典型案件、召开“‘镜鉴’以案明纪、以案促改”专题组织生活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始终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真正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努力建设一个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为园林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