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人爱上娄底 ——等待《我家在娄底》第三季
2024年2月18日以来,大型主题文化纪录片《我家在娄底》第二季,以多类型、全媒体、全方位发布的形式如浩浩春风在湘中大地上浓墨重彩地铺陈开来,惊艳了人们的视线,温暖润泽了人们的心房。
作品整体延续了第一季的风格。第二季的6集作品与第一季的八集作品有呼应、有延续,也有创新尝试。比如《家山》呼应《原乡》,《巧手》《功夫》呼应《传承》,《文脉》呼应《书生》,《沃野》呼应《家园》,《乡味》呼应《烟火》,通过递加效应,进一步深化节目印象、加强品牌影响力,为打造娄底文化IP,又大写了生动的一笔。
第二季继续通过对湘中地区深厚的人文底蕴、多元的文化元素进行挖掘,展现娄底特有自然生态环境,以匠心独运的拍摄镜头和编辑手法呈现自然、人文、历史、生活等人文风采。节目聚焦“家”的故事主体,主题鲜明,故事精彩,场景丰富,用身边的景、身边的人,身边的物、身边的事,激发人们对乡土、乡音、乡亲、乡情的回忆和对家乡的建设的美好向往,很好地渲染了情绪,让受众有共情、有共鸣,凝聚了文化共识,家乡情怀,汇聚了建设新时代的发展力量。
无疑这两季的作品都非常精彩,获得了成功。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娄底人,同时还是一名人文和自然风光的摄影摄像爱好者,实事求是地说,作品无论是从情怀还是制作层面都很让我心动,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这也让我对后续作品,对“第三季”、“第四季”充满期待、充满遐想。
回味之余,笔者时常也将自己代入制作团队,幻想如果我是制作人员,下一季该怎么拍、拍什么?通过前两季内容的观摩欣赏,笔者觉得在节目在内容选题方面还可以开放面更宽,包容度更大。
《我家在娄底》讲的是“家”的故事。这个“家”可以是曾经的“家”——难忘之地;也可以是现在的“家”——生活之地;还可以是未来的“家”——向往之地。
这个“家”里的“家”人,不只是土生土长的娄底人,还有在娄底这片热土上工作生活的外乡人,同时也包括生活工作在外乡的娄底人,还包括想来娄底工作生活的人。也许他们还不曾在娄底安下温暖的小家,但娄底既是让人心动的驿站,更是让人依恋的温馨港湾。所以我们的镜头可以对准梦里老家、对准我们现在的家、还可以对准“未来”的家和家人。
这个“家”是不变的乡愁,也是心神向往的诗和远方。家乡是我们成长的乐土,也是大家心灵的归宿。因为它是孕育我们的根,承载了文化底蕴,所以我们无论身处何方,心中那份对家乡的思念和牵挂始终如一。当前,国家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家乡的建设,同样可以承载我们的憧憬和追求,成为人生旅途中的“诗和远方”。所以我们的镜头可以是探究也可以是展望。
这个“家”是不变的底色,也是日新月异的欣欣向荣。故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那里有我们心底不变的底色。新时代的建设让我们的生活欣欣向荣更加美好,所以我们的镜头可以聚焦文化传承也可以聚焦创新发展。我们有娄底特有的传统“底”色,也同样有璀璨的发展新“颜”。新型钢铁产业、新材料产业……娄底“材料谷”建设,为我们的“家”增添了众多醒目的新元素,这个大家庭也加入了很多高科技创新发展的家人,他们的故事同样迷人。
我觉得我们的宣传活动可以考虑设置开放式终端,增加参与度,不只是可以评论、转发,还可以让受众上传自己的“家”故事、“家”图片、“家”视频,不但可以收集更多的素材,也能让宣传活动持续保持热度、放大影响力。当然怎么互动、怎么展示,确实需要下大功夫,花大力气。
《娄底是我家》目的不只是展示家,而是通过讲好本土故事,凝聚发展共识,让更多人爱我们的家,爱我们的娄底,以更多的爱、更高的热情投身到建设现代化新娄底的热潮中去。
推荐阅读
- 习近平: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 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生动局面
- 【大美娄底】海棠依旧 鸟语花香
- “我是一贯支持民营企业的”——习近平同志关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纪实
- 唐浩然到市直机关工委调研强调:坚决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 市民政局召开2024年度基层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暨2025年党建工作推进会
- 市委老干部局机关党支部开展“崇先进、守纪律、作表率”主题党日活动
- 以高质量机关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2024年度娄底市直单位党组(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召开 蒋天海出席
- 习近平: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 涟源市古塘乡白竹岭村:党员赋能冬春训 传递温暖谱新篇
- 娄底市直机关工委召开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 习近平在辽宁本溪市考察调研
- 市直机关工委走访慰问因公牺牲党员家庭、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
- 市直机关工委赴帮扶村开展春节前走访慰问
- 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与会同志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