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因梦想而精彩

浏览次数: 作者: 廖永华 发布时间:2025-05-26

在这个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浪潮奔涌的时代,青春与梦想交织成动人的旋律。当代中国青年以梦想为帆,用智慧和汗水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成为科技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主力军,让青春在推动国家发展,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书写时代的华彩篇章。

以梦为马:让青春在推动科技创新中奋蹄奔跑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青年就是科技创新的先锋力量。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带领年轻的研究员们,以“开源+生态共建”的策略吸引全球开发者,为中国AI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大疆创始人汪滔,这位自幼热爱航模的青年,用二十年时间将大疆打造成全球无人机领域的领军企业,凭借超1.8万项专利改变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湖南大学邵海东团队研发的工业设备健康监测系统,如同高端装备的“体检医生”,成功应用于“大湾区号”盾构机和国产大飞机舱门检测,大幅提升了设备运维效率与安全性。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的攻克,正是青年推动科技创新的生动写照,他们用创新成果诠释了“科技报国”的初心。

青年的创新活力还体现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中。湖南涟源的“海归鸡司令”龚光辉,放弃海外优渥条件返乡创业,将智慧化饲养产线引入养鸡行业,年出栏肉鸡达1800余万羽,综合产值突破1亿元。他通过自主改造设备、申请发明专利,让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成为行业“顶流”。这些青年才俊用实际行动证明,科技创新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可以通过奋斗触达的现实。

青年才俊以梦为马,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用一项项成果诠释着青春的价值。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怀揣梦想,勇于探索,就能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以梦为犁:让青春在赋能社会需求中深耕细作

科技创新的价值最终体现在服务社会、造福人民。青年科技工作者们敏锐捕捉社会需求,将社会需求作为创新的出发点,用技术解决民生痛点,将技术成果转化为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

深圳启明无障碍科技创始人周江南与视障用户共同研发的“启明瞳”小程序,通过图像识别与语音描述技术,帮助视障者独立完成药品识别、环境感知等日常任务,被用户称为“眼睛的延伸”。这些案例彰显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人文关怀,他们不仅追求技术突破,更致力于让科技成果惠及每一个人。

青年的担当更体现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湖南涟源的龚光辉探索的“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与周边53个村、9400余名群众建立合作,累计免费发放鸡苗200多万羽,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这种将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实践,不仅改变了传统养殖模式,更让农民看到了科技致富的希望。

青年们以梦为犁,深耕于社会需求的沃土,用科技创新解决实际问题,让创新成果真正惠及民生。他们的实践证明,科技创新只有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以梦想成真:让青春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发光添彩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提升到战略高度,为青年人才搭建起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嫦娥”“神舟”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5岁,青年早已成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坚力量。2025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76.7%来自科技领域,覆盖量子计算、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方向。宇树科技王兴兴团队研发的机器人登上央视春晚和超级碗舞台,在工业巡检领域实现商业化落地,提升了中国在全球机器人产业的话语权。

 地处湘中腹地的小城娄底市通过积极的政策设计,将青年的创新活力转化为区域发展的强大动能。通过建设人才公寓、青年人才驿站,发放“湘中英才卡”,开展 “娄产专场” 职称评审,为人才入编等搭建“快通道”等措施,实施人才新政“36条”两年多来,就有4.6 万余名青年人才在娄底落地生根。为 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名医健娄”“名师育娄”行动汇聚了蓬勃的青春动力。

青春因梦想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青年科技人才既是科技革命的见证者,更是创新浪潮的弄潮儿。当代青年正以梦想为马,驰骋于科技前沿;以梦想为犁,深耕于社会需求;以梦想成真,助力民族复兴。当青春与梦想同频,当个人奋斗与国家命运共振,中国青年必将以梦为翼,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