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程如画 《春晖》正好

浏览次数: 作者: 廖永华 发布时间:2025-07-03

春晖.jpg

图为电视剧《春晖》宣传海报

7月1日,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的建党献礼剧《春晖》在CCTV-8黄金时段开始连播,全网同步播出。该剧由赵瑞泰编剧、万盛华执导、刘威葳领衔主演。讲述了“革命母亲”葛健豪带领子女从双峰走向长沙、上海、武汉,乃至万里之外的法兰西,一生追寻革命真理,全家为共产主义事业矢志奋斗的壮阔历程。《春晖》不仅是革命先辈的精神光芒,也是时代发展的温暖力量,还将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这是照亮革命的春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笔下的母爱如春日暖阳,而在《春晖》中,这份温暖化作成革命的火种,照亮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奋斗征程。葛健豪这位从湖南双峰走出来的“小脚老太太”,54岁携儿孙三代赴法勤工俭学,以超越时代的勇气与担当,带领子女投身革命,将一个普通家庭锻造成中国革命的“红色堡垒”。她在异国他乡白天补习法语、夜晚刺绣补贴家用,发起“开放海外大学女子请愿队”,用行动打破封建枷锁。归国后,她两度创办女子职业学校,将革命思想播撒在湖湘大地,其在长沙颜子庙创办的学校更成为中共地下党秘密活动的重要据点。《春晖》展现的不仅是一位母亲的抗争,更是一个民族觉醒的缩影。

剧中,葛健豪与蔡和森、向警予等革命先辈的故事交织呈现,勾勒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图景。蔡和森作为党的创始人之一,系统提出建党理论;向警予作为第一位女中央委员,为妇女解放事业奔走;蔡畅、李富春则在不同战线为革命奉献。这个家庭走出的四位中央委员、两位政治局常委,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力量,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春晖》以细腻而凝重的镜头还原这段历史,让观众在光影中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与家国情怀。

图片2.png

图为电视剧《春晖》部分主创人员在双峰县采风

这是温暖时代的春晖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晖》以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温暖着当代中国。编剧赵瑞泰自1978年起深入研究葛健豪事迹,历时40余年创作八部作品,从话剧、京剧到电视剧,始终以“深挖一口井”的执着,将这位传奇女性的故事推向全国。他六赴双峰采风,翻阅数百万字史料,采访众多党史人物,最终在《春晖》中实现了艺术升华。剧中,葛健豪与秋瑾的交往、在法国的勤工俭学经历等细节得到更立体呈现,展现了一位女性从传统到现代、从家庭到革命的思想蜕变。这种创作精神本身,正是对“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如春晖般温暖激励当代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之路。

《春晖》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其精神内核与当下社会需求深度契合。剧中传递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为当代青年树立了榜样。正如剧中蔡和森台词:“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就是要让天下劳苦大众过上好日子。”这种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与当前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形成共鸣。正如编剧赵瑞泰所言,这部剧“不仅是对革命先辈的致敬,更是要让更多人从葛健豪的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春晖》用历史照亮现实,让革命精神在当代焕发新生,恰如春日阳光般温暖人心。

这是文旅发展的春晖

《春晖》的播出,为双峰这片孕育革命先辈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双峰县以蔡和森、葛健豪等红色资源为重点,打造“和森小镇”“女杰之乡”等品牌,开发4条红色主题教育路线,修缮蔡和森纪念馆、光甲堂等旧址,将历史遗存转化为游客追寻革命足迹的文旅亮点。2021年,蔡和森同志纪念馆·故居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双峰县将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相结合,形成“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新模式。井字镇以铜梁村为重点,打造“红色文旅+绿色生态”线路,串联地下党支部旧址、鹰嘴蜜桃产业基地、紫云峰文旅综合体等项目,实现“景村融合”。当地还通过情景式党课、红色故事宣讲、研学活动等形式,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革命历史。“蔡和森的初心故事”微视频荣获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奖项,“光辉的一家”宣讲团每年巡回宣讲千余场。《春晖》的播出将进一步提升双峰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人走进这片红色热土,感受“双峰红”的魅力。正如剧中葛健豪带领子女走向世界的历程,双峰县正以红色文旅为纽带,将革命精神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春晖》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既描绘了葛健豪一家的英雄史诗,也勾勒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当我们在荧屏前感受这段历史时,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这种精神的传承,正如剧名《春晖》——春日阳光,既照亮历史的天空,也温暖着当代人的心灵,更将成为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阔步前行的动力。